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综合新闻

暑期“三下乡”⎮ 从乡村变化解锁乡村振兴密码

发布时间:2023-07-13 作者:胡希 冯婉莹 来源:院团委 编辑:黄畅 审核人:徐红丽 点击数:

7月12日,我院乡村振兴实践队员进村入户,实地走访路口镇上杉市村村民,记录乡村变化,从中解锁乡村振兴密码。通过面对面的对谈村民,参与调研的队员们在走访中上了一堂生动的乡村巨变思政课。

房子在变。77岁的王娭毑和围坐在在一起的大学生们说:“近20年国家发展是大步往前跑,村里每家每户都修了楼房,村里还有很多人修了小洋房,农民住房有了保障,现在的居住环境和以前的泥土房相比,居住环境是一个天一个地。现在农民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,要感谢党和国家好政策。”

路在变。56岁的张伯说:“你们从路口镇中心小学走过来的那条路以前是坑坑洼洼的泥泞土路,出行很不方便。现在村里修了平整宽敞的柏油路,直达每家每户。出行都是小汽车、摩托车,有的家里还有多辆汽车。我们那个年代能在路上看见一辆自行车就很不错了,哪里想得到有一天农民也能坐上汽车。马路两旁都装了路灯,晚上可以放心地散步,日子是越过越好。”

耕田在变。57岁的李阿姨刚从田里劳作回来,人还在远处就冲我们招手,邀请我们去她家做客。李阿姨说:“孩子们来我家吃点西瓜,喝点凉茶,天气热得很,我从田里匀秧、放水回来给大家准备了自家种的西瓜。”志愿者罗俊鹏说:“阿姨,现在种田还是和以前一样人工插秧吗?家里有几亩田呢?”“我家有4亩田,现在都是抛秧,以前都是凌晨3、4点出去插秧,辛苦得很。现在除草有除草机,撒药有无人机,收割有收割机,收成比以前高,全家不仅能吃饱,还可以卖粮赚钱。”李阿姨幸福地说道。

收入在变。55岁的刘伯边拆快递边和大学生们说:“这是我老伴昨天在兴盛优选上买的卫生纸。”志愿者袁帅说:“伯伯,看你家里的快递还挺多的,经济收入看起来还不错,家里有几个子女呢?”“我有一个儿子在长沙开福区搞装修,儿媳在国企工作,他们在开福区买了房子。有时候也干点零工,收入还行,比起以前是宽裕很多了。村里也有一些企业,路口镇中心小学旁边辣条厂的员工几乎都是我们村上的妇女,我老伴也在那,村里还有红枣、板栗、油茶厂等等,我们的收入也是一年比一年要多。”

教育在变。68岁的陈嗲嗲和大学生们说:“我们那个年代,能吃饱饭就已经很不错了,家里虽然穷得叮当响,但我的父母一直送我读到中专,真的非常感谢我的父母,读书改变了我的命运。中专毕业后,我就去了高桥乡政府从事会计工作,一干就是30年,现在拿的是退休工资,家里过得有声有色。我一直对自己的子女说,唯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。孩子们,你们出生在新时代是幸运和幸福的,你们享有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,一定要珍惜光阴,努力读书,你们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,要用自己的知识和才干投身国家建设,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。”

从泥土房到小洋房,从泥泞土路到柏油路,从传统耕田到机械化耕田,从低收入到中等偏上收入,从没有读书机会到高等教育的普及,乡村一直在变化。就如学院派驻上杉市村第一书记袁军所说:“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,党的十八大以来,全国共选派驻村帮扶干部277.8万名。如今我也成为其中的一员,我将接续奋斗,找准工作的切入点,拿出实招,真心帮扶,不负群众的信任。”

通过走访上杉市村乡村振兴的历程,志愿者们更加明确了自身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职责与担当,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,应紧密结合学科专业特点,积极普及科学技术知识,传播先进文化知识,激发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活力,积极助力实现乡村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生活富裕,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贡献。

乡村振兴组团队去群众家里调研

乡村振兴组团队和群众进行访谈